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浑源要闻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5-08-19 10:20
标题: 《浪浪山小妖怪》及大众文化新景观
文号:
时效:

《浪浪山小妖怪》及大众文化新景观

发布时间:2025-08-19 10:20 来源:大同日报
| | | |

一部让公众能够感受“山西好风光”的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于2025年8月2日正式登陆全国院线,甫一上映就惊艳各界,成为暑期档“黑马”,当日票房收入7150万元,次日即破亿。新闻报道称,根据“猫眼”预测其最终票房将达4.9亿元,有望超过之前上映的《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聊斋:兰若寺》和《罗小黑战记2》,问鼎暑期档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当然也有媒体以《哪吒2》为预测例证,分析《浪浪山小妖怪》票房或更高。

影片《浪浪山小妖怪》的多个取景地在山西,其中就包括大同古城内的善化寺、浑源县的永安禅寺。在影片中,四个草根小妖组成“草根取经团”踏上西行之路。途中,他们误入善化寺的妖怪密道、激活永安寺水陆壁画的秘境地图……演绎了一个不一样的“西游”故事。

就是这个以《西游记》为灵感基底的再叙事中,大同及其他城市的古建筑得到了再次传播,并迅速吸引了公众眼球。据报道善化寺、永安禅寺日均客流量均上升,尤其是镜头中的雕塑和壁画更是成为关注焦点、拍摄对象,一时间社交平台上潮声涌动。

当国内媒体纷纷报道《浪浪山小妖怪》的热映时,《中国国家旅游》于8月3日深夜发布了“跟着《浪浪山小妖怪》一起游历山西”,一众媒体跟进报道,引导游客一起解锁电影中的山西古建,深度探索山西的文化瑰宝与大好风光。

有人分析,《浪浪山小妖怪》取景山西的重要原因是影片的导演、编剧於水是山西人。其实这只是硬币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山西这片土地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为影视、游戏等大众文化各种场景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曾经撰文说,“有人说,山西蹭了《黑神话:悟空》的热度。事实恰好相反,是我们主动蹭了山西丰富的文物建筑来给游戏加分,是我们一直在蹭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些璀璨夺目、美轮美奂的精华,才让游戏多了几分高级、地道和亲切。”冯骥的观点也适用于《浪浪山小妖怪》。当然,我们更应该双向看待这种文化现象,《黑神话:悟空》《浪浪山小妖怪》需要山西的古建筑,山西的古建筑也需要《黑神话:悟空》《浪浪山小妖怪》。这种双向奔赴是一种互相成就、互利共赢。《黑神话:悟空》证明过,《浪浪山小妖怪》在继续证明。

从《黑神话:悟空》取景云冈石窟、悬空寺、觉山寺等景区到《浪浪山小妖怪》取景善化寺、永安禅寺,再到国保文物单位“一旦为有心的后辈再次发现,便能绽放出不朽的神韵”的效果,让我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孕育出有大众基础和强大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外部世界,创作者以开放和自信不断“破局”。如果将视线继续放开,我们还会罗列出广有影响的作品《只此青绿》《哪吒之魔童闹海》等等。可以说,中国大众文化的一个新景观翩然出现。

新景观出现的背后还有大众对审美与叙事的新要求。这种驱动也在推动着中国大众文化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变革、创新。数字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在当代中国的快速发展,则进一步拉近了创作者与大众的距离,提升了后者在文化产品生产中的话语权,推动了文化新景观的形成——大众已经成为当下文化生产的重要创作主体,他们既是“剧中人”亦是“剧作者”,而且这一趋势势不可挡。

透过《浪浪山小妖怪》等一部部有影响的大众文化产品,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产业工业化的逐渐成熟、技术能力的不断进步,感受到了中国大众文化产品多了在世界范围内一较高下的能力和底气。

此际,回望从《诗经》为标志的早期民间歌谣到南北朝乐府作品、宋代市井俗唱,再到元代勾栏瓦舍元曲、明清小说,大众艺术产品生生不息,甚至还在时光的流逝中会演变成经典。当下大众文化新景观成潮起之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既扎根大众生活又拥抱技术文明、既保持通俗品格又追求艺术高度的可能。尊重大众文化规律、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在守正中创新、在普及中提高,无论是《哪吒》《黑神话:悟空》还是《浪浪山小妖怪》,大概率是要成功的,而且会为相关城市带来福利,会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我们深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优秀国潮大众文化产品问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